|
·
伦教糕
伦教糕,又称白糖糕,是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使用白米及白糖制成的传统小吃 伦教糕始创于明朝时顺德伦教的一个梁姓小贩。据说该小贩蒸松糕时失手,令粉质下坠,但蒸出来的反而深受欢迎,人人食过都认为这种新小吃质地爽滑。后来,小贩改用白糖制糕,令蒸出来的糕颜色更晶莹洁白,食客称之为“伦教糕”,后来又称“白糖糕”。由于“伦教”与“伦敦”字型相似,所以部份人会将之误称为“伦敦糕”,并穿凿附会是由英国伦敦的传教士到访中国期间发明的。 |
[2014/2/5] |
|
·
自梳女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 |
[2014/2/4] |
|
·
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是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 |
[2014/2/4] |
|
·
舞狮舞龙
舞龙,又称“耍龙灯灯”、“龙灯舞”。 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
[2014/2/4] |
|
·
武术文化
顺德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民国初年,顺德更有武馆数十家,各流派均享有成名.祖籍顺德的国际武术巨星李小龙更将顺德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
[2014/2/4] |
|
·
鱼灯
顺德有“元宵春灯”的习俗,在大良元宵节还举办鱼灯赛会。“大良鱼灯”是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竹扎成鱼形骨架,蒙上明纱,绘染鳞鳍,点燃蜡烛,栩栩如生。 |
[2014/2/4] |
|
·
唱粤曲
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 |
[2014/2/4] |
|
·
烧大炮
山上山下沐浴着节日的欢歌,人群中弥漫着幸福的滋味,把快乐和祝愿寄予在喜炮声声中,彩雨飘飘,欢歌悠悠,传统的魅力在古老的民俗中喧腾。在顺德龙江,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观音庙会—这个当地称之为“烧大炮”的花炮会习俗,依旧在热闹的人潮中年复一年地上演着。 |
[2014/2/4] |
|
·
锣鼓柜
锣鼓柜,其实是用花缕木做成的亭轿式可抬动的木柜,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里面装有用作吹、拉、弹、奏、击的各类乐器,以“柜”为单位组成一个演奏班底。锣鼓柜的演奏盛行于清朝康熙年间,以杏坛、均安两地最为有名。光绪年间,杏坛高赞村的锣鼓柜远赴广西演奏,一举夺得“两粤升魁”锦标。 |
[2014/2/4] |
|
·
观音开库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子夜,民间的“观音开库”日,容桂白莲池观音堂、龙江镇锦屏山的紫云阁和龙江镇龙峰山的观音阁前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祭庙会。入夜后,两旁摊档吆卖香烛风车等拜祭作品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顺德各地和省港澳等地的虔诚香客络绎不绝,如潮水般涌入,把堂前的空地塞得水泄不通,人群手中的风车香烛高高举起,划过道道金色的弧线,观音堂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天光墟。 |
[2014/2/4] |
|
·
“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吸毒、赌博、嫖妓)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
[2014/2/4] |
|
·
龙舟竞渡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 |
[2014/2/4] |
|